欢迎光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校品牌管理 >> 品牌传播 >> 培育人的品牌是创建品牌学校的根本——我的治校理念与实践 >> 阅读

培育人的品牌是创建品牌学校的根本——我的治校理念与实践

2006-09-27 15:10:43 来源:永博明 浏览:3168次 【打印
内容提要:暂时没有相关摘要....
    创牌不同于挂牌,为应付验收评比获得的牌子虽可装潢门面,却难以经受时间的风雨;用心血打造的人的品牌虽不能挂在学校门口,却长久留在人的心中,经久不衰。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精心打造好学生、教师、校长品牌,才是学校创建品牌的根本。
  铸造学生品牌是创建学校品牌的最终目的
  一个学生就是学校的一块形象招牌,不同的学校会锤炼出不同气质、不同修养的学生。学校是生产未来的地方,学生品牌怎么样,终将在岁月的涤荡下显现其真正的光彩。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如今它物质的招牌早已荡然无存,而杨振宁、李政道以及该校培养的一大批杰出的学生,却把这所特殊时期的学校招牌越擦越亮。
现在的学生正处在世界格局复杂多变、国家经济腾飞的时代,这就注定他们从一开始就要面临多元价值观念的选择并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最终接受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这一观念的内化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他们用眼睛在关注,用自己的头脑在思考”,“学生的个人意识大大觉醒,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更有个性,更有创见”(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第340页)。基于这个认识,我校从习惯、兴趣入手,在“全、新、长、宽”上做好文章,培育出一批批“合格+特长”的学生。
  塑造学生人格,体现一个“全”字。爱因斯坦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所以,在2001年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率先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学会与人相处》实验,推出了系列活动并编写了一套四册《合作与成功》的校本教材(今年5月该套教材荣获梅州市第三届普通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主要训练学生与学生、老师、家人、社会人相处,使学生从认识自我——不妨碍别人——敢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交往——学会与人合作、共事。通过实验,我校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五种能力”(学会与师生沟通;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学会原谅别人的过失;学会结交朋友;能够感觉别人的存在),形成了“四种习惯”(说话有礼貌,对师长用尊称;说了就要做,对朋友真诚;不给别人添麻烦,对别人的请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做事情想与别人合作),学校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培养时代精神,体现一个“新”字。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个文件在本文是首次出现,应用全称),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正因为这样,我校积极推行“六放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同时出台相关的课堂评价体系,如学生课堂参与的广度必须在90%以上,参与的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地上好每一节课。从2001年起,我校还与广东省教育科研所合作在一年级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在课堂上,通过送信、打扑克、找朋友等游戏,最大限度地放开了学生的双手、学生的嘴。这些活动使学生在自身实践中产生兴趣,从而发挥其创造力,有助于学生大脑左半球的发展,从而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难怪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脑与手联合才能产生力量。”
  发展学生个性,体现一个“长”字。“兴趣是位风趣的老师,有了兴趣,很容易激发我们的灵感,同时,兴趣又是热情的老师,它能诱发你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工作和学习,兴趣还是位耐心的老师,兴趣使人沉醉,使人着迷,使人苦心孤诣地去追求”(汤明、罗雪明、陈战胜:《心理素质超人一等》,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年5月版,第260页)。我校注重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特长,特别重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学习,结合语文课实际,举行了“看百部电影、读百本好书”的心得交流会,结合《学会与人相处》实验举行演讲比赛等。
  保留发展空间,体现一个“宽”字。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的解放”,“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星辰以及社会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我校在大力倡导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还出台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不允许“抢、占、挤”现象的发生,把课外活动的时间全部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大量自主学习的空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磨砺教师品牌是创建学校品牌的根本保证
  “可以说,特色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根本所在,学校领导应该把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作为建设特色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吴秀娟、郭继东、阎德明:《学校创建特色研究》,辽宁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104页)。一所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靠一批有知识的骨干教师来支撑,尤其是那些大师名师,他们是学校品牌的点“金”之笔。如魏书生与盘锦中学,李吉林与通师二附,洪宗礼与泰州中学等,他们的名字和名气早已与他们任教的学校融为一体。这几年,我念好“硬、恒、活、爱”四字经,培养了十几位在蕉岭县、梅州市甚至广东省叫得响的学科带头人,带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有潜质,特别敢创新,特别有影响力的教师队伍。
  遴选学科带头人,强调一个“硬”字。学科带头人必须业务过硬: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对专业知识、教育理论、认识诊断、行为矫正诸方面都要有较深研究,并能上升到理论,具有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学科带头人必须思想过硬: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勇于拼搏,乐于奉献;学科带头人必须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实干专家。多年来,我注重选拔源于实践、源于基层的学科带头人,因为只有根基实、腰板硬、站得高、立得正,才能利用非权力影响,发挥好“尖子效应”。实践证明,从教学一线选拔并使用好学科带头人,可使其他教师学有目标,干有奔头,学得朴实,干得扎实。
  培养学科带头人,坚持一个“恒”字。学科带头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他们的出现是主客观诸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选拔、培养、使用学科带头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远规划,建章立制,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过:“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鲜奶,纸盒上贴着有效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会腐掉。”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其他教师一样,学习是首要的。我校采取“外引内强”的策略,强化师资队伍。外引:邀请了多位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不定期请市、县教研员来校作课堂指导;请外县、乡镇、兄弟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观摩课堂教学、交流经验。内强:采取“两个一点”办法,为每个办公室订阅《小学语文教学》、《梅州教育》等16种教育教学刊物,供教职工参考;自筹资金,为每个年级办公室安装了电脑,并连通了宽带网,为教职工充电提供了快车道;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20篇读书笔记,以培养教师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科带头人队伍素质,把握一个“活”字。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学科带头人队伍的成长壮大是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从整体上讲,需要经常地对学科带头人队伍进行排列组合,吐故纳新;从个体上讲,每个学科带头人都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适应新形势,研究新课题。因此,每年,我和班子成员都要集体研究学科带头人任用问题,对那些教学成绩下滑,长时间拿不出科研成果的要予以淘汰;对那些资历虽浅,但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年轻教师,及时选拔,破格任用,以充分挖掘其创造潜能。现在我校学科带头人年轻的已不鲜见。我们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为学科带头人队伍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
  使用学科带头人,落实一个“爱”字。领导的关注与期望,能够增强学科带头人成就一番事业的动机。多年来,我总是满腔热情地扶助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开展工作,在业务上,适时创设舞台,让其一展才华,让他们带毕业班,上示范课,搞教改实验,承担科研课题;在使用上,因人制宜,量才举荐,让他们当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等重要职务;在职称评聘时,作为一项刚性指标,优先评职。总之,“爱”字一旦落到实处,可使学科带头人产生一种成就感,其直接结果就是加快了学科带头的人出现。
  修炼校长品牌是创建学校品牌的关键前提
  “一所学校是否能正常运转,其学校目标能否顺利的实现,校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校长以何种方式对学校实施有效的领导和管理,已经成为影响学校政策制定、增进学校管理效能和促进学校有机发展的首要因素。事实也如此,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就在于有一个优秀的校长”(高洪源、刘淑兰:《庙算之道——教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350页)。可以这么说,校长的名字有多响,学校的招牌就有多亮。从担任校长的那天起,我就暗暗思忖着,拿到一块上级颁发的铜牌也许只需一年半载,而要创造一块全社会认可的
相关文章
2006-09-28 10:09:49
2006-09-28 10:06:29
2006-09-28 10:04:57
2006-09-28 10:00:18
2006-09-28 09:59:25
2007-06-13 12:01:18
2006-09-27 15:17:49
2006-09-27 15:15:5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ybm_cn@126.com | 电话:020-84032788 | 传真:020-84032368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74号首层自编之一 | 邮编:510230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永博明教育 | 粤ICP备170808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