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校品牌管理 >> 品牌塑造 >> 品牌学校建设与科学教育师训计划 >> 阅读

品牌学校建设与科学教育师训计划

2006-09-27 10:16:47 来源:永博明 浏览:3068次 【打印
内容提要:暂时没有相关摘要....
 
  当今时代,人类进入了一个空前发达的科学化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创新、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强劲地主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才成长和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各国为迎接未来激烈的高新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竞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益,都在不断加强科学教育的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学校品牌建设问题发表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品牌学校应该是培养青少年科学后备创新人才的学校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要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大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要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就必须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科学教育比重,这是当前人类社会共同关心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科学家、教育家群体经过十多年研究,制定了“2061计划”和科学教育改革蓝本。它们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近两年风靡世界,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欧美以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些发展趋势和迹象表明,人类教育正在面临着科学化、信息化的挑战,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科学教育时代。科学时代的教育,关键是要培养青少年科学后备创新人才,科学时代的品牌学校建设应该树立鲜明的人才创新意识。
  加强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是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问题。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未来发展走向的正确认识,也是对经济、社会、科学、文化深刻变革的积极回应。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科学教育还很不占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教育实践中尚未得到明显体现,中小学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流于口号,其理论尚不能揭示科学教育本质,其实践更注重书本知识和学科考试内容;(2)教育质量评估依然局限于学生对教科书给予的知识和标准答案的把握程度上,大多数学生被视为应试的解题工具;(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在具体实践上却依然停滞在书本知识翻新的层面,因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升学考试,注重的是知识“分数线”,而人才基本素质“能力线”极其模糊;(4)青少年科普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严重游离于中小学的主课堂之外,甚至有的学校把青少年科学教育片面理解为主课堂的科学知识教育和课外的青少年科技活动;(5)重理轻文,自然科学知识被片面误解为科学教育的全部,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习惯于列入德育范畴;(6)尽管我国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队伍庞大,但由于教学知识体系分化,90%以上的教师只能从事单一课程的知识教学,而迫切需要的科学教育师资严重匮乏;(7)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的主体呈多元化倾向。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机协调,导致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影响科学教育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大力推进科学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一件大事。我们必须把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提高到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地位上来,必须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尽快实现由知识型教育向科学教育的历史转变。实施现代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为今天的科学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科技后备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适应科学社会生产方式的劳动者。
  科学教育的性质与特点应该是着重于青少年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科学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三大门类。这在工业化社会,由于生产门类的不断分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实施知识分科和专业化人才教育是必要的。但在科学社会,高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化越来越影响着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现代化,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主导知识经济的动力,传统的分科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教育创新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焦点问题。对我们来说,教育创新的关键是要把传统的知识型教育转变到创新型的科学教育轨道上来。一般说来,分科的专业化人才教育注重专业知识技能,而科学教育内容的核心则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这四个相互关联的基本方面。作为现代教育,要为现代科学社会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正是当今品牌学校建设的目的和任务。
  二、品牌学校应该是全国科学教育师资培训的示范学校
  品牌具有示范性。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一定的榜样来引领,品牌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榜样。品牌是科学与智慧的结晶,今天的品牌学校应该是科学教育和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学校要成为一种品牌,一种时代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楷模,不仅基础建设要好,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在改变我国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队伍的现状如教师的素质结构、认知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能够有效地通过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普遍提高教师队伍的科学素养。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严重匮乏,已经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科学界的普遍重视。为了解决这一带有战略性的问题,大力加强科学教育师资培训,由教育部师范司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训计划”,这一计划是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项目[项目号J0421001]。
实施“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训计划”,旨在通过建立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实验区、实验校),发动大家依据各自的课题研究的资源优势,开展相关子课题研究,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带动一大批骨干教师在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研究中,共同探索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和科学教育师资培训的经验,推进校本科学教育骨干教师研修和科学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现由以知识为本的学历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转变。
  当今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都高举科学教育大旗,都在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注入科学素养的时代精神。科学知识教育是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是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的必要手段。我们确定实施科学教育师训计划的主要内容,应该是要让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根据科学教育的本质特征、科学教育规律和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加强对科学教育内容、性质和任务的正确理解,从现行的单纯学科知识教育误区中解放出来,完整地理解科学知识教学、科学方法训练、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的真实意义,大力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成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迫切需要的合格教师。
在实验基地,我们以开展科学教育现状调研、课题研究、青少年科技活动、骨干教师研修等系列活动为主要方式,着力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科学教育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努力促进以提高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进入主课堂、主渠道。
  为了对我国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有所了解,我们课题组深入北京、浙江、安徽、山东、山西、上海、江苏、湖北8个省市百余所中小学进行调研。发现问题有三:
  第一,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大纲和各种政策文件,通常把科学教育定义为“系统的科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事实上这是一个不全面的理解,而且在实际教育中,科学思维方法很难纳入到课堂教学、教材和考试中。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倡研究性学习,并在小学开设了科学课,中学开设理科和文科综合课。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些课程改革有科学教育的精神。但是,新教材却停留在对原有课程知识的改组层面上。如果课程改革的意图不能在教材和教学中体现,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仍然被理解、简化、规定为单纯的学科知识教育。
  第二,单纯的学科知识教育,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教学活动被程序化、思维训练方式是封闭的;(2)重教学结果甚于重教学过程、重标准答案甚于重创新能力培养、重书本知识积累甚于重实践技能训练、重固有的知识甚于重认识未知世界;(3)重教师对书本知识的传授甚于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重少数竞技性知识竞赛能手的培养甚于对所有学生科学素养训练。总之,我国的单纯学科知识教育,摒弃了必要而系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与训练。
  第三,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考试制度、教育政策,特别是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从来就没有接受过科学教育培训,造成我国中小学普遍对科学和科学教育本质认识不全面。在开展科学教育、科技活动实践中,85%以上的教师误以为科学知识即科学、科技竞技能力培养即科学教育。
面对这些问题,要实施科学教育,要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就必须依靠一批科学家、教育家群体,通过他们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为大力培养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开辟道路。
  在2004年期间,在教育部师范司、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院士、专家们悉心指导下,该项目已经成立了以上百名院士、教育专家和在科学教育取得显著成绩的一线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科研队伍,组建了专家学术指导委员会和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积极参与,教育部师范司给予了极大
相关文章
2007-06-13 16:15:52
2006-09-27 10:47:21
2006-09-27 10:44:45
2006-09-27 10:43:08
2006-09-27 10:37:57
2006-09-27 10:35:27
2006-09-27 10:31:23
2006-09-27 10:29:0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ybm_cn@126.com | 电话:020-84032788 | 传真:020-84032368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74号首层自编之一 | 邮编:510230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永博明教育 | 粤ICP备170808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