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校品牌管理 >> 他山之石 >> 学校管理工作的三种境界 >> 阅读

学校管理工作的三种境界

2006-09-27 10:35:10 来源:永博明 浏览:3500次 【打印
内容提要:暂时没有相关摘要....
  学校的管理质量是由校长的素质决定的,校长素质乃学校管理之本,没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管理经验,学校管理只能徒托空言,流于形式。而校长的管理信念、人格魅力、行为艺术等,都是其内在素质的表现。校长的个人素养决定了学校管理水平的优劣,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大致三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唯上是从,被动管理
    领导工作按条框行事,工作目标是专心把行政指令落到实处。拘泥于形式,苟安于现状,教师被动接受管理,也疲于应付,教师被限制在狭窄的领地、低俗的氛围中耗散着自己的知识才华,其激情和创造力受到压抑,阻碍了学校教研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这样的管理方式便属于机械管理,导致学校整体运转低效而没有生机。机械管理的特点是:机械应付、不求进取、生吞活剥、唯上是从,这种形式主义,导致领导者的思维和管理方式一次又一次在旧有轨道上运行,从而管理能力退化,使学校管理变成一种形式上的管理:重形式,轻内功;重结果,轻过程;重权力本身的运用,轻真正威信的树立,结果使得教师对教学思想的理解封闭而狭隘,对教育教学做简单化理解,这种“长官”形式的学校管理生硬、呆板,校长为上、唯书、唯教条,缺乏创见精神,管理方式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管理内容就是贯彻上级指令,管理方法则是机械操作不加变通。
    校长素质普遍偏低,是当前教育管理质量不高,教师素质不能提高,素质教育难以实质性地推行的根源和直接原因,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校长没有受过实质性的校管培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低效的学校管理,这种现状是怎样造成的呢?笔者认为其形成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1)观念不端正,没有高度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缺乏精神动力;(2)观念陈旧,把自己视为行政领导,视教师为直接管理对象,管理目的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指令。客观因素是:(1)上级指令过多,干扰过多,负担重,校长无暇自修,沉重的校内日常事务和低水平的办学条件,人为造成的封闭环境和外来信息渠道的不畅通;(2)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用人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极端紧张的教育经费,校长只能“关起门来管人”;(3)责、权、利不匹配,激励机制不健全,校长不能自学自修,对一些取得较高成绩的校长没有给予一个公正的待遇,造成不少校长为做个校长永远只不过是个“小队长”完成上面的任务就行了,真正达到高水平的要求太难。

  第二种境界:学养丰厚,智慧管理
    这种境界的校长属智慧型、研究型校长,其特点,对政策和上级指令有自己的看法和执行措施,对管理有自己独到的艺术手法,驾轻就熟,对学校管理有专门的研究,不仅有学问,而且具有管理智慧、良好的个性气质和修养,能带领全体教师达到理想的工作目标。校长在整个过程上会时时地冒出智慧的火花,运用灵活的管理艺术,使教师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从而逐步地提高素质。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具备一定科研能力
    校长,首先表现在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善于设立从实际出发的研究课题并能有效地组织开展其研究项目,只有深入,才能浅出,才能站在一定高度去看问题。在成堆的问题面前,能抓住要害并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结果,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它没有学校管理简单化,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那种“长官”式的管理往往把握不住主流而被繁杂的事务弄得无所适从。
二、有独到见解
    校长对学校管理常常有真知灼见,便能够在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教师听校长训话,就象听一首诗、赏一幅画,教师乐于与校长相处,愿在校长创建的轻松氛围中,愉快地工作,享受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
    独到见解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之一是首创性。首创性只承认第一,而无视第二,它拒绝雷同和模仿,特点之二是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思维的产物,校长的创造性管理源于校长的独创思维。
三、知识面广博
    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校长不仅是某一学科和管理领域的专家,也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都有所涉猎。这样在开会演讲时,就会纵谈古今,横述东西,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在教师面前充分展示自己广博的才华,以校长独特的个性、学识、魅力和高超的演讲技巧,令教师身心陶醉,于无声中信服、感叹。
    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于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就是一场戏的总导演,没有一个高水平的“导演”,实施素质教育,实行高效管理,办出特色学校都将是一句空话。
    校长的管理智慧,是校长长期研究和不断思考的结果,能校长的共同特点之一,是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专门的研究。能校长由系统的理论为指导,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管理智慧。校长必须不断地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校长。一般能校长也特别注重加强对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勤奋博采,才能形成深厚的知识底蕴,并外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
第三种境界:作师之师,不管而管
  古语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之师是校长修养的最高境界。
    师之师是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榜样,以深厚的学问指导教师的业务素养,以高度娴熟的管理技巧带领全体教职工走在教改的前沿。
    作为师之师,其管理的最高境界即不管之管,即不去直接插手日常的教务锁事和人的行为,而将人生的智慧是内化在管理工作中,人生智慧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是一种由体验生发的豁然洞见。
    相对而言,管理是“硬性”的,人生智慧是“软性”的,这种软性的东西无法通过言传口授、耳提面命,不管之管的最大特点是返朴归真,它没有明确的管理形式,没有明确的规程,很难抽象出一种大家可效仿的普遍的模式。人们或许要问这种管理实现的机制是什么?又怎么进行呢?以下是笔者的浅见:
一、以身作则
    师之师本身就是一个榜样,是教师心目中的偶像,可信赖可依托的强者。师之师有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以直觉的形象的具体的等各种形式,非常自然地作用于教师,使全体员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对话交流
    师之师从不以“长官”自居,而是只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和教师进行平等对话,在对话中,将自己与教师放在平等的地位,通过交流,使教师感受到来自上级的理解和尊重,使其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自我完善
    真正的管理是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是管理的真谛,不管之管,是管理科学和自我完善的统一,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是在自我完善过程中接受学校管理和师之师的影响,正因为有教师的自我完善作为基础,学校的管理才是高层次、高水平的。
    人格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德。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强调以德取人、失德弃人、以德为重应是做人的根本。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特别强调人格的重要性,师之师的管理境界,不仅是科学化的,也是人格化的。
    如果说能校长在校长群体中是佼佼者,那么师之师便是校长群中的精英,师之师的学识、智慧、人格象花的芬芳、酒的醇香,掩不了、封不住,幽香四溢,令人回味悠长。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校长,伟大教育家、实践家校长苏霍姆林斯基,当今中国上海闸北八中的刘京海校长等,此类校长可以说是此种境界的典范。
    师之师兼备教育管理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的双重角色,作为实践家,他们躬行实践,始终在教学改革的实验田中,对教育教学进行最真实、最有创造性的变革,从而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作为理论家,他们思想深刻、勤奋耕耘、著书立说,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有突出的建树。理论既是实践的结晶,又是实践的指南,师之师不仅是教育界的典范,同时是整个社会的先进分子,社会的变革、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教育期待也召唤着“师之师”。
    综上所言,以上三种境界只是对校长的管理工作的一个粗略的划分,实际上三种境界之间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纯粹的长官,绝对的能校长,完全的师之师都是少有的,这种分类目的是为了给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努力方向,由疲于应付的低水平学校管理,朝高水平的科学管理去努力,再由高水平的科学管理朝人格化的具有人文特色的管理去努力,把科学管理和自我完善统一起来,能校长还要进一步朝师之师方向进取,把科学管理和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在更高的层面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
相关文章
2006-09-27 11:36:17
2006-09-27 11:14:30
2006-09-27 11:05:56
2006-09-27 11:02:41
2006-09-27 10:59:28
2006-09-27 10:53:05
2006-09-27 10:47:51
2006-09-27 10:45:36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ybm_cn@126.com | 电话:020-84032788 | 传真:020-84032368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74号首层自编之一 | 邮编:510230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永博明教育 | 粤ICP备170808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