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校品牌管理 >> 他山之石 >> 新加坡教育掠影 >> 阅读

新加坡教育掠影

2006-09-27 10:21:28 来源:永博明 浏览:2612次 【打印
内容提要:暂时没有相关摘要....
  去年1月4至11日,我有幸作为珠海市教育考察团的一员,飞赴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达、魅力四射的城市国家,参加“新加坡教育制度与教育管理”培训班,听取了该国吴中博等五位教育专家的报告,访问和参观了华侨中学等6所大中小学校,领取到由前教育部长亲自颁发的培训证书。时间虽然短暂,有如雾里看花,但还是窥见了几块令人惊叹的瑰宝:
  1、新加坡人重视教育,绝非唇舌之秀。面积只有647平方公里,人口仅有386万的新加坡,清楚地认识到提供优质教育是对国家美好前途的投资,下决心通过培养掌握国家前途的人民来塑造国家的前途。政府让每位儿童最少接受10年的基本教育,包括6年小学教育(强制性)和4年中学教育。经费几乎完全由政府拨款,1992年到2002年,教育开支由26亿元(新加坡币)增加到67亿元,10年投入超过350亿元,相当于该国现有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政府设立50亿元的教育储备金,用来资助和奖励学生,还计划5年内用50亿元使学校进一步现代化。政府统一配置学校网络教育设施,比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还要完备。新加坡政府发展教育的决心和气魄,对“穷国办大教育,大国办穷教育”的我们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2、新加坡人眼光独到,重视培养“好学习、会思考”的国民。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城市国家”,由于从小灌输新加坡第一的思想,新加坡人总给人一种傲视一切的感觉。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加坡人不仅十分清醒,懂得国民虽然富有,但财产是不能留的,唯一能留的是人的头脑和思维;而且有着过人的自知之明,看到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很会做事,但不会思考”,从孔夫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的遗训中受到启发,提出要办“能思考的学校”,要培养“在别国能做、能办到事的人”、“好学习的国民”,要“重视识字、运算、双语、体育、道德教育、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以“为儿童提供均衡而全面的教育”为目标,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
  于是,新加坡与美国签订研究“思考教育”合同,开设思考课程,实施创意思考、批判思考、思考技巧和原则以及怎样融入各学科教学中的研究。初级学院以“发展学生思考技巧为目标”,采取了下列三个方面的措施:①学生可以在不同年级选科,决定所读的内容;②所有学生都必须修读一门发展自己专长的学科,优秀生还可以通过撰写研究论文到大学修课,学习更高级更有深度的课程;③强调非学术课程,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培养领袖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大学则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上课,通过海外实习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商业行为,学生还要在志愿的福利机构服务两个星期,而有“创意的设计”则是教育过程的重点。政府十分重视对中学教师的培训,开展教师的反思与行动研究、课堂为本的研究,去促进思考教育的问题。中学的优等生还可选送到上一级院校进行学习培训。南洋华侨中学利用周会开展主题教育,如对“用围巾包头的妇人要进入学校遭到拒绝”一事,让学生讨论交流看法,目的不在于分出对错,只是从中观察、分析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如何看待多元文化,以求取得共识。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根据新加坡教育改革实践的评估结果,参加的学生比不参加的高出307分。新加坡人正是这样思考教育,通过办“重思考的学校”去实现培养“好学习、会思考的国民”的教育愿景的。
  3、华人文化教育中的故国情怀,令炎黄子孙感慨不已。新加坡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华裔约占全国人口的75%。新加坡华人始终怀着对中华民族的眷恋,努力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传统。以教材为例,战前的教科书充满热爱故国的意识,充满反帝的色彩; 1959年公布的“华文中小学华语课程标准的教科书”中,仍以教导中国语文及灌输中华文化为主,地理、历史课文内容也较多谈及中国;尤其是初、高中的华文课本,仍以中华文化为背景的课文居主导地位。由此足见新加坡华裔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传统的热爱、保护和尊重,这也是他们费尽心血创办华人学校的目的。1980年母语教育改制后,小学教育保持一课一语,华人就是华语,马来西亚人就是马来语,印度人就是印语,英人就是英语;中学则统一为中英两种语言。华语在教育中的地位,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流传。此外,华人学校的课外活动还开设有弦乐、管乐、民族舞蹈、醒狮舞龙等中华文化国粹;生活教育则有中华文化的认识与欣赏,包括书法、绘画、棋艺、戏曲等。在华人创办的众多学校里,常常听到“我们是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保垒”等铿锵有力、足以令国人心潮涌动的语句。耳濡目染这一切使我深深感到,虽在异国地域,却有如置身于祖国的怀抱之中。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年近8旬的刘蕙霞博士,为了传承中华传统的儒家理论,不顾年事已高,仍到处奔波,鼓呼呐喊,在大力减少西方文化负面撞击与影响的同时,倡导在加强母语教育中推进对华文的认同;在促进提高国人语言素质的同时,博采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凝炼国家之精神。以刘博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华人始终眷恋故国的情怀,实在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从教育看教育,我们已经真切地领略到了新加坡教育的成就和真谛,而跳出教育看教育,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新加坡教育的魅力。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一个殖民地社会变成一个备受尊重的独立主权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重视环保的意识和行动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国民遵守法规、讲究公德的责任感以及人民素质之高也令世人刮目相看,这同新加坡教育的成功自然是无法分开的。
  我们在赞叹新加坡教育的成就、分享新加坡教育成功欢乐的同时,也感到了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教育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光辉的历史只能说明过去,灿烂的未来还要靠我们去创造。考察归来,心灵震撼之余,倍感作为肩负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教育者的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系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校长)
相关文章
2006-09-27 11:36:17
2006-09-27 11:14:30
2006-09-27 11:05:56
2006-09-27 11:02:41
2006-09-27 10:59:28
2006-09-27 10:53:05
2006-09-27 10:47:51
2006-09-27 10:45:36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ybm_cn@126.com | 电话:020-84032788 | 传真:020-84032368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74号首层自编之一 | 邮编:510230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永博明教育 | 粤ICP备170808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