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校品牌管理 >> 品牌风采 >> 新课程下课堂环境的变化 >> 阅读

新课程下课堂环境的变化

2006-09-15 11:31:15 来源:永博明 浏览:3676次 【打印
内容提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的灵动而鲜活,这不仅表现在表面上内容、形式、情境上的“活”,还表现在实质上的知识吸收、经验形成、智力活动、能力提高、情感体验、精神升华、生命发展的“活”。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这种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大大推进了课改的深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许这是古代老师的职能作用,但现代教师应该迅速转变观念。专家认为,新课程强调教师头脑中要有人(学生)的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只考虑怎么教,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要用体现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与学生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变化是课堂环境改变的基础和推动力。
  老师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抱着“师道尊严”不放的老师,学生一见就怕的老师,永远不能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老师。在课堂上,老师完全是“学长式”的,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交流彼此思想。
  但在现实的课堂中,仍有部分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根本没有心灵的体验,更没有彼此间的合作与个体探究。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这样的结果是老师没有摆正师生关系造成的。
  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老师则应像一个导演,学生在他的眼里像一个个火炬,老师不断地去点燃他们,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讨论,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老师更多的是指引,学生像车,老师往车上加的是油,而不是上货,一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课堂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望。
新课程要求老师要蹲下去看学生。老师也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上,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和认同。老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圈内的事,我们应知道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喜欢听什么音乐,知道他们在谈论些什么话题等等,走进他们的心灵,去切实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与孩子的自身成长与发展才能协调一致的。
  相比之下,我们就能真正明白在课堂上摆正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也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
  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得以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设置一切工作目标的依据。也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教育才是可持续的、有远见的。
  第三,活的课堂教学。
  德国一位教授在考察完中国基础教育时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的教师真能讲,中国的学生真能考!”这也许是对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好概括。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沉闷、死寂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了,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变得开放了。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压抑、规定,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贴耳,盲从依附。而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免于精神或肉体处罚以及不公正评价或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现在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灵动活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而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目标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学时空”变得延展开放,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的籓篱。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例如:一位学生研究一个“马路工人”的课题,他每天清晨去观察马路工人的劳动场景,时间长了他深爱感动,主动帮助他一起干,还给那位工人带水喝,并拍了很多照片。对于这位学生而言,社会就是他的课堂,他在学习、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知识、情感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的灵动而鲜活,这不仅表现在表面上内容、形式、情境上的“活”,还表现在实质上的知识吸收、经验形成、智力活动、能力提高、情感体验、精神升华、生命发展的“活”。
(作者系深圳市西乡中学团委书记)
相关文章
2006-09-15 11:35:34
2006-09-15 11:34:07
2006-09-15 11:31:15
2006-09-27 09:54:08
2006-09-15 11:16:15
2006-09-15 11:10:18
2006-09-15 11:05:47
2006-09-15 11:02:1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ybm_cn@126.com | 电话:020-84032788 | 传真:020-84032368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74号首层自编之一 | 邮编:510230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永博明教育 | 粤ICP备170808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