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校品牌管理 >> 品牌特色 >> 【佛山一中】把握班级文化的特点,发挥班级文化的功能 >> 阅读

【佛山一中】把握班级文化的特点,发挥班级文化的功能

2006-09-21 15:49:16 来源:永博明 浏览:3311次 【打印
内容提要:暂时没有相关摘要....
  一、班级文化的特点
  班级文化具有一种“信号功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接受其情绪影响。潜在的、隐性的文化渗透,较之显性的教育更有效。班级文化还具有对学生潜在的规范性,它促使班集体学风浓厚,积极上进。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价值观,这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对建立良好稳定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
破窗理论是对班级文化的信号功能和潜在的规范功能的最好诠释:如果有人打坏了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如果我们不注意班级细微的变化,错误的思想、心理、行为就会蔓延。可见,体现一个集体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向的班级文化,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趋同性
  班级文化是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认同的一种价值观。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学生就能自觉地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需要我们的强制性命令和干预。这可以说是班级文化最本质的一个特点。这一点也正印证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自治”理论。行知先生曾提出“四自”理论:“自觉觉人”、“自警警人”、“自立立人”、“自治治人”,就是自我教育。
  也正因为此,当一个班级建立了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后,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认真学习,使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从而使班级管理步入良性循环,提高集体凝聚力。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我们应该运用羊群效应,树立榜样。一片肥沃的绿草地被一只头羊发现,头羊在这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带来了一群羊,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把这种从众心理造成的羊群吃草的现象称之为“羊群现象”,应把这种生物链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上。
(二)主体性
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它决定了集体中的任何意识形态都必须被学生所认同,班级文化也不例外。一种不被大多数学生接受的班级文化是不可能在集体中立足的。故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选择一种能为大多数学生接受的班级文化模式。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他所选择的班级文化模式都有可能是不同甚至差别很大的。因此,在建立班级文化时,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尽量多的学生能自动地接受班级文化的理念,从而使班级文化能真正发挥其在班级运作中的主导作用。
(三)独特性
班级文化是在班级成员共同活动中形成的。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个性,因而班级文化也必然有自己的独特性。只有建立为本班学生一致认同,充分反映本班成员共同意愿共同追求,让学生为“我们班的风气”感到骄傲的班级文化,才能发挥对学生的强大吸引力,并达到鼓舞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四)向上性
和学校的其他工作一样,建立班级文化的终极目的仍然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所以,班级文化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审美趋向,敢于并善于纠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如厌学、懒惰、早恋等错误行为与倾向,不可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否则班级就会变成“厌学班”、“懒惰班”、“恋爱角”。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它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青蛙效应,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有人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在大锅里,里头加水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水的温度在慢慢升高,却仍然愿意呆在水里不动。如果学生觉得班级文化很适合自己,就会潜移默化受其影响而不自知。刘向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说明隐性的、潜在的文化渗透,较之显性的有意识的教育更加有效。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二)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学生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三)制约功能
  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四)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我们要运用“皮革玛利翁”效应,激励同学。激励是人们进取的财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深沉、挚烈的情感,产生巨大的鞭策力和感召力。
 
  多蒙茜·洛·诺尔特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
  可见培育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是何等重要!我们应该把握班级文化的特点,发挥班级文化的功能,通过各种活动,搞好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
                         (作者系佛山一中高二级组长,中学X级教师)
 
 
 
 
 
相关文章
2009-02-16 15:18:30
2006-09-22 10:24:38
2006-09-22 10:21:43
2006-09-22 10:20:33
2006-09-22 10:14:36
2006-09-22 10:11:59
2006-09-22 09:53:03
2006-09-22 09:49:1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ybm_cn@126.com | 电话:020-84032788 | 传真:020-84032368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74号首层自编之一 | 邮编:510230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永博明教育 | 粤ICP备170808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