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校品牌管理 >> 品牌文化 >> 打造高校品牌的六个突破口 >> 阅读

打造高校品牌的六个突破口

2006-09-13 15:44:32 来源:永博明 浏览:3710次 【打印
内容提要:暂时没有相关摘要....
编者按:
  “当我们谈论哈佛、斯坦福、剑桥、牛津时;当我们评述北大、清华、复旦、浙大时,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或许是泰斗大师;或许是标志楼群;或许是强势专业;或许是轶闻趣事,这一切都构成大学品牌,当然大学品牌又远远不止这一切。”《大学品牌》一书的前言中如此阐述大学品牌。现代大学早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由于市场的介入,使得该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打造品牌是大学在教育市场竞争取得优势地位的有力保障。下文的探讨为高校打造品牌提供了有益的思考,而处于上游教育市场的基础教育,也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借鉴。
  所谓品牌,是指市场持续认同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简言之,好的产品加上市场的认同,就构成了品牌,品牌是产品的历史贡献累积的结果,它附着了特定的文化,蕴含着企业精神和企业经营理念。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的极大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推进品牌战略来提升竞争优势。品牌,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品牌还是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有“第一市场权力”之称。因此,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品牌是根植用户心中的丰碑。
  今天,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市场的竞争,也和产品市场一样已经进入了“群雄逐鹿”的品牌竞争时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一时一事的竞争——远远不是简单的今年我这个学校学生的出路好一点,明年我的招生立刻就好一点云云。品牌的竞争,就是学校整体实力的竞争。品牌成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打造高等院校品牌,提升品牌价值,用品牌驱动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扩大知名度,不仅关乎自身的兴衰强弱,而且关联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宏伟战略的顺利实施。高校品牌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决策者们面临的头等大事。高等院校“品牌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

品牌是根植用户心中的丰碑。——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突破口一:建设学科(专业)品牌。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学术地位与核心竞争力,它标志着一所大学在国内外的地位。有影响力的专业,犹如高校的金字招牌。譬如哈工大的航天,武大的测绘,中南大学的冶金,科大的量子,华中的数控和激光等等。在每年高考前后的招生咨询活动现场,大多数咨询学生的唯一选择就是“最理想状态是考上名校的名牌专业,其次是考上名校,第三选择是进普通高校的名牌专业”便是明证。对于“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这一问题的回答,恰恰佐证了高校的品牌效应成为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一个首要参考因素。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不仅能够凝炼学科方向,汇集学科队伍,创办优势学科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实现教学、科研、产业三位一体循环发展,还应该主动跟踪优势学科,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坚持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力争使高校的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次,要充分发挥固有专业品牌优势,培植经济社会急需专业,巩固和拓展专业布点,培植新的专业品牌增长点,逐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效率较高、质量较好、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体系,进一步打造专业品牌,为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最后,学科、专业建设还要寻求特色,确立“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教育观念转变为契机,以抓学风建设为立足点,以开展专业品牌活动为突破口,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增加学术含量,促进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突破口二:建设社会品牌。
  品牌就是形象和市场,品牌也是效益和信誉。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得高校不得不在严酷的竞争中寻求生机。现代高校领导者应当“风物长宜放眼量”,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不断提高自身和教职员工队伍的道德修养,始终坚持以诚为本,以人为本,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才能赢得用户(学生)的忠诚度,树立起高校的信誉品牌,最终获得丰厚的回报。在经济领域,实施品牌经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样,在社会领域,塑造社会品牌也是提高社会组织影响力的有效手段。打造品牌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过程。打造高校的社会品牌,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够树立高校具有超强亲和力的社会形象,而且能够不断地增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凝聚力。随着高校的事业发展,用户满意度逐渐提升,品牌内涵日益丰富。必须以顾客(学生、家长、政府和用人单位等)为中心,树立正确的教育服务质量观和科学的育人观。
  “利从诚中来,誉从信中来”。我们认为,高校不仅要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创造优质教学质量的品牌,还要面向市场,建立毕业生就业安置的保障体系,最大限度为毕业生就业安置服务,创造毕业生就业安置的品牌。只有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能做好,都有好的品牌时,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乘风破浪。对此,在就业面临诸多困难的时期,要强化毕业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把毕业生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全局上考虑,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与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人才市场,加强与企业事业单位合作,搭建人才信息平台;鼓励毕业生深造和自主创业等等。
  突破口三:建设形象品牌。
  品牌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长期以来,高校曾经不注重“形象建设”。在高等教育供不应求的年代,大学不愁生源,毕业生有国家安排工作,入口、出口都不用愁,当然也不需要主动和社会联系,关起门来办学就可以了。现在高校有了办学自主权,如果社会公众对学校了解不够,学校办学就有困难。生源质量上不来,教学质量就受影响,学校声誉也会大打折扣。因此,高校要加强自身宣传力度,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增进学校和社会的双向了解,这样才能在愈来愈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取得主动。

  打造高校品牌,可以从学科、社会、形象、质量、大师、文化等方面加以突破,不断实现品牌资产的积累,从而走上规模   质量   品牌   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在这一方面,先是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启动了“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建设。什么叫“视觉形象识别”,说白了就是“让外人一眼就能认出是你的标志”。在被问及人大为何如此重视“形象”宣传时,人大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水泉说,做视觉形象识别就是要宣传自身,塑造人大的形象和品牌,这是学校从封闭办学到面向社会的必然选择。再就是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实施的以“提升学院形象,提高学校竞争力,创高校品牌”为主旨的形象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对学校进行具有创新意识的办学定位,确定教育理念、教学精神,创建有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高校文化,导入视觉识别系统(VIS),全面展开各种对内教育和对外宣传工作。为了打造学校品牌,建工学院请来了专门的咨询机构进行操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此,院长杨成仁认为,作为一个规模小、底子薄的大学,学院形象工程所做的,就是借鉴企业形象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高校自己的办学规律,加速自己的形象建设,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高校品牌。青岛建工学院不惜“血本”进行形象工程建设,收获有三:首先,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形成了更为有力的社会号召力,而社会号召力又是一个学校吸引高素质学生和师资力量的根本;其次,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让每一个师生都为自己是建院人而感到自豪;第三,通过形象建设优化内外部环境,对内培育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制,对外让学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从等着让人了解,到主动推销自己,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形象”的重要性。所以塑造学校的形象,应该是高校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此,著名营销专家罗清启教授认为,建工学院的形象工程“非常有创造性”。他说:“虽然高等院校的市场化竞争还没有真正开展,但是这种着眼未来的品牌建设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因为品牌的建设属于意识形态的建设范畴,它的规划、发展与推广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感觉建工学院的这一创新举动非常有意义,相
相关文章
2006-09-29 09:16:33
2006-09-28 10:01:19
2006-09-13 16:04:22
2006-09-13 15:59:53
2006-09-13 15:51:38
2006-09-13 15:44:32
2006-09-27 10:01:24
2006-09-27 09:57:4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ybm_cn@126.com | 电话:020-84032788 | 传真:020-84032368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74号首层自编之一 | 邮编:510230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永博明教育 | 粤ICP备170808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