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回音壁 >> 异中求同——永博明中学语文“同课异构”观摩研讨会听课心得体会 >> 阅读

异中求同——永博明中学语文“同课异构”观摩研讨会听课心得体会

2013-06-03 12:56:35 来源:永博明 浏览:2693次 【打印

11月17日,我们一行7人来到广东省实验中学,参加了永博明主办的中学语文“同课异构”观摩研讨会。早上观摩了分别由刘金玉、陈铿、常作印三位老师执教的示范课《乡愁》,下午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赵谦翔所做的主题报告《语文教学流弊及矫正》。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早上的三节“同课异构”的示范课。

《乡愁》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三语文中的一首当代诗,作者是台湾著名的诗人余光中。之前我也曾向学生讲授过这篇课文,与普通学校的讲授方法以及着重点不同,聋校的讲授更重视的是对诗歌语句、情感的理解,以及其中用词锻句的方法。而普校比较重视的重点语句的情感阅读、语气训练等,在聋校则比较难开展。

而这次所观摩的的三节课,都把普校中所重视的情感阅读在语文课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利用了学生基础好、理解能力强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读、析、悟,再加以适当引导,让学生“吃透”课文,并且三位老师在课堂结尾都进行了适当的课外拓展延伸,或加深学生理解、或训练学生语言能力、或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对学生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文本之中。

其实在听这三节课时,我本身就在不断的结合聋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试图从这些优秀示范课中找出适合我们聋校语文教育的方法。

首先,阅读是关键。不难发现,这三节示范课都对阅读十分重视。刘金玉老师的课中,甚至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刚开始我是对这一授课方法有所质疑的,学生都还没有充分理解课文,就让其进行背诵,是否过于拔高呢?这一方法对于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是否奏效呢?但后来我上网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原来这践行了刘老师所提倡的“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背”入手,进而在对课文熟悉的基础上,得到各种能力的训练。而其他的两位老师也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熟悉课文,再进而对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文语句后,对课文的品悟就更加顺畅了。

其次,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其实这正契合了杜威的“做中学”理论。三位教师都习惯于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后,自由去品课文,然后进行适当的引导,从中有所悟。学生基础好,很快就归纳出每一节诗的情感。教师并没就此满意,而是继续引出重点词句,让学生进行品析,从字里行间琢磨出存在于字词下的那种“味道”。看得出,学生享受这一不断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老师也陶醉于这种与学生平等对话探讨的授课中。

第三,知人论世的必要性。有时教师对作者的介绍仅仅局限于其国别、代表作品等,这可能只是适用于应付考试时的文学常识填空,典型的应试教育。在三节示范课中,三位教师都对余光中的情况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背景对本

诗情感进行感悟。这比让学生单凭文本本身词句,进行想象更精准,也更有效果。

以往,我们在观摩一些示范课时,总会羡慕其他学校的学生素质好,一节课下来行云流水,学生与老师默契十足。但反过来一想,我们来学习的不正是这些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以及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文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吗?于是便释然,并异中求同,总结归纳,拿作己用了,这也是我们观摩学习的最终目的吧。

相关文章
2010-09-30 09:41:26
2010-04-23 11:12:19
2007-12-07 10:19:08
2013-06-03 13:02:38
2013-06-03 12:49:00
2008-04-01 14:45:15
2012-11-09 23:37:28
2012-11-09 23:29:19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ybm_cn@126.com | 电话:020-84032788 | 传真:020-84032368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74号首层自编之一 | 邮编:510230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永博明教育 | 粤ICP备170808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