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校长实名推荐需考虑国情 >> 阅读

校长实名推荐需考虑国情

2009-11-13 09:50:07 来源:上海金融报 浏览:2774次 【打印
内容提要:上海金融报 2009-11-13
    近日,北京大学招生办称,将在京津渝等13省份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可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不过,这一意在改变当前高考“一考定终生”的举措,似乎并未得到大多数的人赞同。根据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有超过95%的网友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此举可能提供滋生腐败的土壤。

  笔者认为,实名推荐制的确有其可取之处,从理论上讲,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可行的,毕竟对于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综合素质究竟如何,培养其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中学校长无疑是有发言权的。而且,校长推荐学生的信息和理由还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也设置了监督机制。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推荐信在国外大学也被广为采用,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一种方式,这有利于选拔那些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

  但想要真正将这一教育改革措施实施好,还是要考虑一下中国的国情。一方面,目前有如此多的人反对实施校长实名推荐,反映出我国教育体系公信力的严重缺失。从罗彩霞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到重庆数十名高考生伪造民族成分,一系列的教育丑闻让群众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产生不信任感。在此背景下,人们自然会怀疑校长推荐的学生会不会是权势子弟?在推荐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权钱交易”?

  另一方面,国外推荐信制度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国外诚信体系较为完善之外,也与其文化有关。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其文化中崇尚的就是自由,推荐信制度也是这种文化氛围的产物。而我国的文化一贯是建立在制度之上,与推荐制度的文化底蕴大相径庭,如果单纯照搬国外的模式,水土不服或许难以避免。而且,国外推荐信制度的实行,也与其高校宽进严出的制度有关。但在中国,进了大学而不能毕业的情况可谓凤毛麟角,如此一来,推荐制度或许会成为某些人混个文凭的捷径。

  因此,在如今教育公信力缺失的情况下,实行校长实名推荐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应该一步到位地放权。笔者认为,在推荐制度实行的初期,不应单由校长一人来确定推荐的名单,而应由校长办公室,甚至是学校的教师全体共同讨论确定推荐人。而所有推荐生的材料必须要公开,不仅仅是在学校内部进行公示,而要通过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校长的推荐理由,让公众有充裕的时间对推荐人进行考察和评议。而对于学校和校长,更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诚信记录,对于开后门的现象决不姑息。

  笔者认为,尽管实行校长实名推荐还有着诸多的困难,但这一步还是应该走。单纯在体制下运行的教育是没有活力的,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社会需要建立起一种以诚信为基础的人才选拔方式和文化。当前教育公信力缺失是客观存在的,但教育改革不能因此而止步,而应该在吸取过去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更好的办法,根据中国当前的国情,进一步提高升学过程的透明度,加强公众监管的威慑力,努力屏蔽掉各种腐败。希望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能够成为公众重拾教育体系信心的第一步。

 

相关文章
2009-12-03 15:41:26
2009-11-30 09:24:43
2009-11-13 09:58:46
2009-11-06 10:16:27
2013-02-16 09:50:05
2011-10-01 09:40:01
2009-12-07 09:49:32
2009-11-30 09:32:0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ybm_cn@126.com | 电话:020-84032788 | 传真:020-84032368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74号首层自编之一 | 邮编:510230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永博明教育 | 粤ICP备170808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