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资讯 >> 永博明院刊 >> 农村教育既要“少取”更要“多予” >> 阅读

农村教育既要“少取”更要“多予”

2006-12-13 09:48:58 来源:永博明 浏览:3179次 【打印
内容提要:暂时没有相关摘要....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日透露,明年全国农村近1.5亿名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条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其真正意义,倒并不在于给农村家庭省了多少钱,而是体现了中央对农村、对农村教育的关心和重视。这些年,中央已连续出台惠农政策,而且已明确把对农方针确定为“多予、少取、放活”。在这一大气候下,农村教育同样也受到了高度重视。 

 “少取”的最高境界是“不取”。随着减免力度的加大,“不取”最终肯定能够实现。但是,“少取”了,“不取”了,农村教育就能得到根本改变吗?我认为,不可能。农村教育,尤其中小学教育,其基础比较薄弱,在这类问题上,仅仅依靠“少取”是不够的,还要在“多予”上做文章。

    农村现在出现了两类人群,一是“陪读族”,另一是“留守儿童”。“陪读族”的存在,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农村家长们为了实现“望子成龙”梦,往往在孩子初中、高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在城里学校附近租房,陪子读书。这种陪读,不仅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而且也让这些家庭承受一些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要改变这一现象,关键就在于打破城乡教育不平衡的局面,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要“多予”。

    “留守儿童”的存在,同样源于社会发展的另一阵痛。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一批批的农民工为了致富,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务工,而将孩子留在家中,这就产生了大批“留守儿童”。而据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目前已有2000万。这些“留守儿童”中,有些不仅学习差,而且在心理上还存在问题,甚至个别人还走上了犯罪道路。这类社会的现象的解决,同样离不开“多予”,离不开国家从政策、人员、资金上给予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落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少取”是不够的,同样需要“多予”。

    从“多取”到“少取”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从“少取”到“不取”也必将成为现实。但我们更期待着中央和地方从“多予”上对农村教育予以更多重视!

相关文章
2006-09-14 10:21:16
2006-09-14 10:20:02
2006-09-14 10:17:09
2006-09-14 10:13:40
2006-09-14 10:10:57
2006-12-13 09:48:58
2006-09-14 10:05:45
2006-09-14 10:01:49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ybm_cn@126.com | 电话:020-84032788 | 传真:020-84032368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74号首层自编之一 | 邮编:510230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永博明教育 | 粤ICP备170808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