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课题研究 >> 书香校园 >> 营造书香校园 共享读书乐趣 >> 阅读

营造书香校园 共享读书乐趣

2007-04-28 09:42:49 来源:永博明 浏览:8362次 【打印
内容提要:暂时没有相关摘要....

营造书香校园 共享读书乐趣

  佛山市禅城区下朗小学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也为了适应新世纪教育的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丰富学校人文底蕴,改进学校教育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为打造学校品牌,凸显学校特色作准备,力争把学校提升到更高的发展阶层。我校在北京永博明教育研究院的扶持和帮助下,经永博明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批准,于 2006年3月正式成为“书香校园”研究基地。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研究以来,在永博明教育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在上级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亲自带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研究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营造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我们在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个人,只有阅读和图书才能永远让我们保持精神的充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倡导师生读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让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另一方面,读书已经成为教师的另类备课,通过读书,可以使教师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育人理念,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2、21世纪是阅读的世纪,读书是生活,读书是工作创新的基础和途径,读书学习成了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识到,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充满生机的校园。我们选择“营造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这一研究主题,正是希望让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与书本为友,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养成良好品德修养;让我们的校园健康向上,富有生命活力。
  3、目前,我省乃至全国,提出“书香校园”这个口号的有很多,但就全国范围而言,“书香校园”、“学习型学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不多。所以,本课题的研究还有很大的价值。我们把“营造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与“学习型学校”联系起来思考,作为一种“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故我们设想用三个阶段的时间:第一阶段(06年3月~12月)实施研究“营造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第二阶段(07年1月~12月)实施研究“书香溢满校园,特色促发展”;第三阶段(08年1月~12月)实施研究“让书香伴随师生成长”。通过这三个阶段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努力把学校办成“学习型学校”。可以预见,本课题,即第一阶段的“营造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研究成果的取得,将会开辟一条全新的办学之路,为打造学校品牌,使学校成为“学习型学校”,凸现学校特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1、学生:促进“精神发育”,培养优良品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丰富闲暇生活,陶冶精神,启迪智慧,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基。
  2、教师: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增强人文底蕴,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师素养,丰富教育生活,保持教师终身学习的源动力,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3、学校: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丰富学校人文底蕴,改进学校教育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为打造学校品牌,凸显学校特色作准备,力争把学校提升到更高的发展阶层。
三、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二)研究的措施
  1、创设环境——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洋溢书香。
  2、指导阅读——保证时间,阅读进课堂,无序变有序。
  3、开展活动——以活动促阅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打造书香校园。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成立课题研究领导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1、课题研究领导机构
  顾  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永博明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安文铸先生,原广州教育学院系主任张裕迎先生,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教科所所长李海燕女士,张槎街道教育站站长黎永露先生,张槎街道教育站教研员袁小红女士。
  组 长:陈鸿恩(负责全面安排)
  副组长:谭志强(负责教师阅读活动的开展和书香环境创设)
  李  琳(负责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和相关教学工作及相关德育工作)
  成 员:范广模、谭秀芹、冯叶彩、方樱松
2、完善制度建设
  为了营造书香校园,我们制定了有关促进教师读书的制度与奖励措施。要求教师制定各自的读书计划。学校列出了本年度教师应读的书目,各科组评出数名读书模范个人,学校予以报销书费的奖励。同时学校为每位教师征订一份教育期刊。
  学生每周开设2节阅读课,每天读书10--20页,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一二年级:每生一学年必读学校推荐书目6本,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20首;三四年级:每生一学年必读学校推荐书目10本,熟读背诵经典诗词30首;五六年级:每生一学年必读学校推荐书目12本,熟读背诵经典诗词40首。教师一年必须阅读10本以上由学校推荐的书目,每月进行一次个人读书交流,撰写2--3篇较高质量的教育随笔。
  以上要求是开题后学校促进师生发展制定的制度,研究中,我们把这些制度作为一项常规管理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经常检查落实,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二)增加硬件设施,创设飘满书香的校园
  2006年5月,学校领导班子确立了以开拓创新引领学校发展的理念,在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负重奋进,为营造书香校园做好物质层面的建设工作。
  1、校园环境的布置力求品位,花草树木搭配适宜,花圃间卵石小径蜿蜒,碧草如茵,雅致的凉亭、别具匠心的天桥与绿地浑然一体。“营造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等巨幅标语引人注目。学校最显眼的宣传橱窗里张贴着下朗小学“书香校园”阅读宣言和下朗小学“书香校园”行动口号,还有走廊与楼梯过道,均布置了关于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名言宣传牌。
“书香校园”的阅读宣言是:泱泱中华,礼仪之邦,文献典籍,源远流长,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阅读是少年成长之基石,是精彩人生之开始!读有品味的书,做有根基的人!让我们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相信我们的生命也因读书而更精彩!
“书香校园”行动口号是:学校: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书香溢满校园;一年级:小荷露尖角 读书不能少;二年级:读好书 做好人;三年级:我读书 我成长 我快乐;四年级:读万卷书品真滋味;五年级:走进书香校园 品味多彩生活;六年级:攀书之巅峰而晓天下。
  2、订报刊、购图书,列入学校的正常工作。创建书香校园以来,我校对图书室的存书不断进行添置充实。根据《创建书香校园》教师和学生必备的推荐书目,除了在本地书店挑选,陈校长到北京学习,也毫不犹豫地把合适的书买回来。半年多来,学校在原有图书12970册的基础上,新增图书近320册,电子阅览32000册。2006年7月,校长室果断地作出决定,为鼓励教师订阅教育报刊,每人补助100元。现在,我校仅订阅的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就有80多种。
  3、建立教师书吧。把学校原来资料室的资料迁移到三楼,然后把教师阅览室和资料室合拼,建成教师书吧,在校园显眼的墙壁、楼梯、走廊张贴读书标语、各功能室进行玲琅满目的有关读书的布置,开展红领巾读书广播,努力使师生沉浸在特有的书香氛围之中。
  4、结合创营造香校园,学校组织课题组部分成员编写了校本课程《学生经典读本》,并印刷每个学生一本,我们坚持课前一分钟诵读,抑扬顿挫的经典名句、成语、古诗朗诵声此起彼伏,奏响了每堂课的优美前旋律。经典朗诵,声声撼动心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诵让学生开眼界、长知识、懂道理,朗诵让学生走进浓浓的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增添了他们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感情。
(三)创设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走近名人名言
  1、班级读书氛围的创设。我们要求每个班级在布置环境时不仅考虑班级文化的美化,还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特色,创设富有特色的读书环境。如读书方法的介绍、好书推荐、我的读书故事、每周一诗等,教室两边的墙壁上,更是贴满了同学们读书的成果,虽然有的还很幼稚,但它凸现了孩子们在读书过程中的成长轨迹。甚至有的班级在自己教室的门上贴上了“书香小邸”的字样,彻底地将学生教室变成了温馨的书香小屋。学生走进这样的教室,在无形中便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之中。
  2、校园读书氛围的创设。在创设班级良好读书氛围的基础上,我们学校还注重通过网络,整合读书资源,共享读书体验,让全校师生在校园里畅游书海,分享读书的乐趣。
  在这样的校园读书氛围的创设中,无论是我们的学生,还是我们的老师,都经历了一次阅读的洗礼,大家对于阅读的认识在不断提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们要让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四)创建校园书香网络,让师生走进名著名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书香溢山区
相关文章
2007-04-28 09:31:40
2007-04-28 09:21:04
2007-04-28 09:39:27
2007-04-28 09:21:46
2007-04-28 09:41:38
2007-04-28 09:25:36
2007-04-28 09:17:41
2006-09-15 11:08:49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ybm_cn@126.com | 电话:020-84032788 | 传真:020-84032368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74号首层自编之一 | 邮编:510230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永博明教育 | 粤ICP备17080830号-1